01@滋養心,而非餵養腦袋
腦袋裡總是有許多需求,想要被重視、想要獵奇、想要特別、想要自由自在、想要遠離恐懼、追逐新知、追尋趨勢、害怕跟不上別人….。當去做了餵養腦袋需求的事,反而會覺得能量耗損、永遠都吃不飽….
.
滋養心是與前者完全相反的,不盲從於趨勢,只專注於自己的心/身心,當下的自己需要,也許只是要喝足夠的水,安安靜靜地陪伴自己,聆聽心的聲音。
心。有一切的解答。在安穩當中出發,才會有真正的平靜、豐盛與幸福。
02@看老書,而不追求“新知”
在約莫8年前,我把過去10年來買的書都賣到二手書商,或是送給學生們。而近兩年有些書一直徘徊在腦海,很想再確實讀到書中的文字(而非網路上的心得節錄),而又把他們買回來,這些書光是中文出版都至少20-30年,而原文版甚至有上百年。
發現作者即使在百年前的時空背景下寫下來的字句,與現世沒有違和,反而更是貼切。
讓我想到小時候歷史老師說:「讀歷史,是為了不要重蹈覆轍。」世界並沒有因為更便利、更先進,而變得更溫暖、更和諧、變得更快樂….。
那追逐著科技進步、便利先進….是否要回頭思維一下,是不是…少了些什麼呢?
我在閱讀老書裡,體驗到安定。在追逐不完的新知裡,體驗到恐懼與不滿足。
03@ 提醒自己專注在「份內的事」。
世界上有許多事在發生,但大多事都“與我無關”,這不是對人冷漠或事不關己的切割,而是因為明白,我只能做好我份內的事。而當我份內的事做好,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。
份內的事包含,關懷親友、把工作/職責完成、吃健康的食物、規律的作息與運動、讓心情快樂喜悅。
而為了要做好份內的事,已經需要花許多計畫與功夫去實踐。真的沒有空閑可以管其他世界大事、新聞裡的其他人發生什麼事,或是花時間去臆測或沙盤推演接下來的走向。
畢竟,臆測都只是些念頭,還有機率問題。決定權都不在我身上。
還是拉回來做自己份內的事吧,這真的是對世界、人類最大的貢獻。而且完成自己份內的事,真的會帶來滿足與喜悅喔:)
04@ 凡事都有其“根本”,從根本著手,才能立竿見影。
俗語說:「樹頭顧好,就不怕樹尾做風颱。」
凡事都有其“根本”,若是只著眼在“表象”,就很容易焦頭爛額。若現在有糾結的事,記得~退一步看看:其根本是什麼。
每天都要給自己留空的自我對話時間,古語:「吾日三省吾身。」為了要能夠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自己更好一點,都有可以更精進、更優化的地方,不需批判已發生的事,只需了解下一次如何可以更好。
去試著看看每一件事背後其驅策力:孩子今天的脾氣,可能是源自於前一晚的睡眠不足,而又可以追溯到一整天的行程過於緊湊興奮、以至於睡覺時沒辦法好好冷靜,也可以追溯到行程緊湊事因為有許多應酬、親友聚會,所以要帶著孩子一起赴約(感覺上非做不可的事,但靜下心問問自己:真的嗎?有沒有機會調整平穩安定的節奏呢。)或是更深層的是:自己跟孩子待在家覺得太平淡無聊,所以排滿事情以至於不無聊呢?….
那究竟是你自己怕無聊,還是孩子怕無聊呢?事情沒有對與錯、好壞,是種思維的途徑,也許你在每次自我對話與思維中會看見更多根本,調整根本需要時間,但從根本調整起,將會是最事半功倍的方式喔:)
05@ 專注在那些「不會變」的事
亞馬遜創辦人傑夫.貝佐斯(Jeff Bezos)曾說,經常有人問他,未來10年有什麼事會改變。「幾乎沒有人問過我『未來10年有什麼事不會改變?』」他說:「我要告訴你的是,第二個問題其實比第一個問題還要重要。」
永遠不會改變的事物很重要,因為你可以滿懷信心的知道它們會如何形塑未來。貝佐斯表示,你無法想像未來的亞馬遜顧客會不想要低價產品、不想要快速到貨,因此他可以砸下重金,投資在這些事物上。
同樣的哲理幾乎適用於生活中所有的層面。
我不知道明年(或是任何一年)的股市績效如何。不過,我深信,人們會受到貪婪與恐懼的驅使,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。因此,我會花時間深思這個問題。
.
共勉之~